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思贝尔斯
120多个日夜,9名宣讲成员,12场宣讲,覆盖校内70家单位、4300余名师生,从前湖校区到东湖校区、青山湖校区再到鄱阳湖校区,王雨教授先进事迹宣讲团的成员们几乎走遍了南昌大学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在传诵王雨教授先进事迹的同时,也在传续着三爱的情怀。
每一次宣讲,都是一种历练
每一场成功的宣讲背后,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参加宣讲主题活动的单位大多时间都集中在周二或周四,校内几十家单位必须在短时间内按照不同人数、地点整合起来。每场宣讲前,工作人员带着寒假期间完成的王雨教授宣传折页和《江西日报》《中国教育报》对王雨教授报道的相关报纸,提前精心布置会场,调试设备。遇到过数不清的突发情况,如有的会场没有投影仪、设备突然故障、视频播放故障、参会人数变动等等,宣讲团及全体工作人员都在不断适应、处理。
调整和修改宣讲稿件的同事,利用寒假时间反复推敲补充细节,最终呈现出王雨教授的五种情怀。为了讲好王雨教授的深厚情怀,每次宣讲后都要跟宣讲人员沟通,对稿件进行修订。在制作PPT的时候,为了找寻更多的素材,大家集思广益在工作群里展开热烈的讨论,分头去寻找能够与宣讲稿匹配的图片。为了力求从各个角度呈现王雨教授的真实影像,仅11分钟的宣传视频就制作了四个版本。
每一次宣讲,都是一次怀念
4个月前,宣讲团正式组建并进行了首次培训。宣讲成员名单的确定没有遇到任何谦让推辞,大家自发地加入到这个团队,共同回忆王老师带给他们的点点滴滴,探寻他的精神世界,讲述他的感人事迹。每一份宣讲稿都是经过无数遍的修改,每一个遣词用句都经过多次斟酌。
“王老师在的时候,材料学院301办公室的灯光通常会亮到后半夜。现在,虽然再也看不到301办公室的灯光,但王老师在无数人的心中点燃了不灭的灯火……”张蓉和张洲洋,都是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曾经,她们师从王雨教授,听他讲科研的前沿,看他微信里的心灵鸡汤,感受他温和的批评……在她们心里,王老师仿佛从未离去。“一定要为老师做点什么!”这个学期对张洲洋来说至关重要,一边是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一边是将临的博士入学考试,在繁重的学业中,稍得空闲,就利用碎片时间一遍遍的熟悉宣讲内容,一次次的在心中默默怀念王老师。
每一次宣讲,都是一次洗礼
宣讲团中有位青年教师刘擎,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骨干教师。接到宣传部的邀请,他没有一丝犹豫,在老家过完年,连续开了10几个小时的长途车,顾不上休息,第二天就加入到宣讲团的培训指导中来。作为特邀对宣讲成员进行培训的指导老师,每遇同一个主题的宣讲人员出差在外时,他都二话不说,及时补位,圆满完成宣讲任务。每次培训,除了现场指导,他还会把每一篇宣讲稿念一遍,录下来发给每个宣讲成员。平时工作忙,他挤出休息时间,逐个指导培训。“每一次宣讲,都能让我更加走进他的世界,更懂他。”他被王雨教授的情怀所打动。
罗剑,任人文学院副院长之前,在学校人事处高层次人才办工作,负责为王雨教授办理引进的及后续相关工作。罗剑至今都不能接受这个令人痛心的现实:那位背着一个硕大双肩背包来报到,从来不计较个人物质利益的青年学者,真的离去了吗?主动加入宣讲团后,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在家演练语调和语速,甚至把怀着身孕的爱人也拉进来商量和修改演讲细节。
每一次宣讲,都是一种传续
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感性,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建琴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每一次回想过去点滴,每一次观看宣传视频,她都闪着泪光,红着双眼。为了尽快脱稿宣讲,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只能在哄睡孩子后,深夜对着镜子练习,经常在凌晨把录音发到群里,向大家请教。
“王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充满着人格魅力的老师,他总是能让我们这些年轻博士们愿意追随他在南昌成就一番事业。”在宣讲团内有四位青年博士,他们是舒龙龙、周杨波、费林峰和廖霞霞。科研工作者每天都忙着做实验,惜时如金,但他们总会匀出时间,轮流参与宣讲。他们常说王老师不仅是一位严谨的学者,更是一位仁爱的长者,在生活和工作上都给予这些年轻博士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优秀青年人才都是冲着王雨而来,他们选择了继续留下,像王雨教授依然还在一样,用努力奋斗的成果来纪念那位“种树的人”。
每一次宣讲,都是一次点燃
“以前不知道还真有这样的人,今天听完王老师的宣讲会,深深地被他的精神感动了,像他这样的人太难得了!”这是宣讲报告后收到最多的反馈。
每逢这样的时刻,宣讲团成员就更深刻地感受到情怀的力量和对自身付出的欣慰。
党员干部、大学师生、管理服务队伍……王雨教授的事迹回荡在南昌大学每一位师生的耳畔。这四个月,宣讲团走过的地方,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王雨的“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精神和家国情怀,学习先进、致敬典型、传承经典、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一周内加班完成的南昌大学王雨纪念专题网站,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及时上线,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的感怀:
“他是奋勇的行者,走得执着,走得辛苦,但留下的行迹却充满令人景仰的光芒”;
“肃然起敬,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王雨教授始终秉持矢志不渝的初心,深深扎根祖国大地,以先锋者的姿态永远向上攀登,为国家、为学校为未来播撒下更多的种子。他的卓越之才、奋斗之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永远学习”……
离去,不是终点;前行,才是最好的纪念!